close

束縳.jpg

 

小莉與小美是大學好友

有一天小莉來找我諮商

當我在蒐集小莉基本資料時,我問了問小莉:今天是誰陪妳來的?

小莉:我最好的朋友,我有心事都會跟她說,所以我請她陪我來。

我:呵呵,看來你來想談的事,是好朋友無法幫妳的難題。

小莉:老師,你怎麼知道!你是真的會算命哦!

我:搞不好哦!說說看…

小莉突然語氣變得沮喪:我想要休學,我念不下去了,我好痛苦…我也跟小美說了,她一直勸我不要,希望跟我一起畢業拍畢業照,找工作。她是我好友,我也捨不得,也想跟她一起這樣,但就是…撐不下去了…

我:你很努力基於道義、友情為好友一直去上課,完成夢想。但現在你太累了,想先離開彼此的承諾。

小莉:對!唉~~~。我不知道怎麼說~~其實我真的過的很幸福了,比起很多大學生,尤其是小美。我不用煩惱小美的煩惱。但我怎麼覺得我很羨慕小美,她好樂觀,什麼事難不倒她。

我:怎麼說?

小莉:我父母都是老師,對我也很好,我沒有經濟壓力,可以吃、喝、玩、樂,也不用照顧任何人。但我不知道為什麼上了大學後,我突然好像生活沒有目標,心理很空,看著別人忙著生活,我卻不知道我為何而活,不想念書,不想看到大家。

我:你說上大學後才變得比較消極及空洞。

小利:對呀!以前就是很簡單,每天只有念書,有時跟家人、朋友玩阿,也不需要做什麼。我功課一直都不錯,也不用煩惱,也有一些好友、同學可說話聊天,但還就是心很空。她們都笑我過太好。她們都羨慕我,其實我才羨慕她們呢!就像小美是單親家庭長大,經濟壓力很大,她從高中時就要去打工賺錢,她說她的學費也是助學貸款來的,每次有出遊活動,她都盡量不參加,怕沒有錢吃飯。我想我是她的好友,想要出錢請她,她都拒絕我。她一直說要自己賺錢。我也想學她出去打工,但一方面我害怕我不能勝任打工,一方面我父母說我不需要,好好念書就好。還有我覺得我父母其實都不了解我,也沒什麼話好說。雖然過的日子很不錯,但是真的空虛,而且不念書的時間,我又不知道我該幹麻!都在滑手機。同學、朋友都有事在忙,好像很有目標,只有我沒事做,沒有生活目標,我也不知我未來可以做什麼,我跟他們表面上好像很好,但其實我好孤單,我覺得我跟她們是不同世界。

 

我:聽起來,以前的妳人生大部份被父母安排的好好的,該做什麼、不該做什麼。也只是需要上課、考試、下課、補習,現在突然多了一些時間與自由,卻感到害怕,不知所措要怎麼安排自己的未來與人生。

小莉突然激動的說:對對對!老師你說的對!就是這種感覺!他們都不懂我,覺得我過得很爽,很不知足。

我:過去的妳已習慣被安排未來或時間,未曾想過什麼才是「自己」。現在的你,突然發現要主動面對自己的未來或時間,而感到害怕,因為你根本不了解「自己」及「外面的」世界。包括:自己真正的能力、興趣、喜好、未來

小莉:沒錯,以前人生的目標就是考試、看書,現在沒有了,我不知道我該何去何從。這個系說真的,好像也不是我的興趣,我都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系,我好像也沒真的興趣。所以我想休學,不想看到同學,因為我覺得我比起他們,我真的很弱、沒用。所以,我不敢跟他們說這真正的原因,他們每次都羨慕我,其實我才真的嫉妒他們知道自己要幹麻!

我:所以你覺得自己不像他們那樣獨立,而感會到沒自信。

小莉:對!真的!(哭泣…)我覺得我其實沒自信,做什麼都要人陪,也不敢去打工、參加社團,好像小朋友不像大學生。

我:你期待自己像個獨立、有目標的大學生,告別過去被安排的人生。

小莉:嗯!

我:如果你真的希望,我們一起來達成,我想我們已經有了治療目標,未來就需要靠你的毅力及挫折容忍度來改變自己,願意嗎?

 

小莉:可以嗎?

 

我:當然可以,但是會花一些時間、眼淚長大與改變。我可以幫你探索自己到底是誰?興趣?喜好?我能做的事?我未來到底要幹麻?

 

「被安排」已變為習慣後,就會讓小孩長大後更加心理依賴,沒自信、挫折容忍度欠佳、對未來悲觀。這樣的負面心理,大部份起因於父母,習慣從小給自己小孩安排各式各樣的才藝、活動、補習,讓小孩「看起來」有學習、有事做、覺得忙碌且積極,但這些都是父母自我營造的「安慰劑效果」,花錢把時間填滿,感覺這樣的安排,好像看到小孩的有美好的未來與成就感。事實上,這些都是表面的假像,當家長從不給小孩留白時間,讓他們主動思考「自己」,包括:喜好、能力、興趣、未來與人生的話,到大學以後開始會讓他們徬徨無助、沒有目標。最後,不論大學或研究所畢業後,依然對自己感到困惑,因此而無能力工作。

 

人生最難走的路,是離開學校之後。「社會大學」是人生最長(至少40年)也最難走的路,它沒有規則、無法被人服務,不是看學歷而是看能力、挫折容忍度與、解決能力及人際關係的能力,到處是刀光劍影、危機重重,一不小心會走向生命黑洞。就因為如此險惡,請多給孩子留白時間,有了留白,才會思考及面對「時間」及「自己」的能力。才不會害怕面對自己,對自己感到失望。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黃欣妏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