選擇性緘默症.png

 

媽媽帶小學一年級的小民來。

媽媽主訴「小民從大班開始,在學校就不太說話,在家裡是會跟姐姐吱吱喳喳的。因為他從小就害羞內向,剛開始上幼兒園時,也是哭了半年,後來比較適應沒有再哭,只是比較不愛跟同學玩,老師也覺得不用勉強他,大班開始他都默默的玩,也不太說話,而且也是因為乖啦!所以老師也不覺得怎麼樣,認為長大也許會好,現在一年級開學這麼久了,他在班上也是不說話,讓老師很困擾,也沒有小朋友要跟他玩,就帶他去看醫生,醫生說他是什麼「選擇…什麼…默症」。希望他可以在學校跟在家一樣,我就不煩惱。」

 

當我邀請小民進遊戲治療室,小民害羞的看了一下媽媽,躲在媽媽背後,於是我把門打開,請小民站在遊療室門口看一下有沒有喜歡玩的玩具。小民從媽媽背後探頭看一眼,站出來看看,並向我點點頭。於是我跟小民說,等下我們就進去玩,媽媽在門外等你,玩的時間結束會跟你說。小民抬頭看媽媽一眼,媽媽鼓勵小民進去玩玩看,小民想了約3分鐘,點點頭進遊戲間。

 

小民前5次進遊療室玩時,從不回應心理師的話,也甚少跟我有眼神接觸,總是低頭,躲在舞台櫃裡面安靜沉默的玩。每次的遊療我都同理小民一樣的話: 你想藏在裡面玩,不想讓別人看,沒關係,我會在櫃子外面看你。也一直回應小民的非語言訊息。

 

這次進遊療室玩到一半時,小民突然說話了,用不標準的發音說(俗稱臭奶呆):我想出來玩,可以嗎?

 

我:你今天決定不想把自己藏起來,想出來玩。

 

小民害羞笑著說:對。

 

我:你可以決定想玩的地方。

 

於是小民露出靦腆的笑容,將玩具一一的搬出來,邀請我玩。

 

小民:老師,這裡很好玩。我煮麵麵給你吃。

 

我:你想煮麵給我吃。

 

小民:對呀!

 

於是我跟小民有了第一次的人際與口語互動。往後的幾次,小民不再躲在櫃子後面,當我認為跟小民建立信任關係後,

我問小民,你是不是害怕別人笑你說話方式,所以你都不在家裡以外的地方說話?

小民害羞笑笑的點點頭:對呀!他們都會取笑我「臭奶呆」。會問我為什麼我說話這麼奇怪。

 

我:當他們這樣取笑你時,你很難過,也會生氣。所以你覺得上學很辛苦。

 

小民:他們很壞,我不喜歡跟他們玩。

 

我:以前幼兒園的小朋友,都會取笑你嗎?

 

小民:沒有,只有幾個。

 

我:那現在同學呢?

 

小民:不知道,我不想跟他們說話。

 

我:你還是擔心他們會取笑你。

 

小民低頭小聲的說:對。

 

又往後的幾次,小民在遊療室持續跟我吱吱喳喳的說話,玩遊戲。在玩遊戲的過程,小民話越來越多,有時我會適時矯正小民發音,小民也當做在玩,不斷重複又重複的練習,構音也越來越進步。

 

幾個月後,小民在遊療室突然跟我說:老師,今天我交到一個好朋友了。

 

我:恭喜你,找到你喜歡的朋友。

 

小民笑笑說:我會跟他去操場玩

 

我:你可以走出教室玩了,真是勇敢。

 

小民:對呀,小育不會笑我。

 

我:你的意思說,講話的部份嗎?

 

小民:對呀。

 

我:你也勇敢在學校說話了,你很了不起。

 

小民害羞的呵呵呵笑著。

 

又幾個月後,小民可以很有自信在學校慢慢的跟同學建立關係,雖然還是稍微發音不標準,仍有一、二個小孩還是會取笑他,但已不太影響小民願意說話的動機。

 

在成長發展過程,有時會碰到被別人取笑的困境。自信是面對取笑的最好盾牌。當然,如果有學校老師正確的教室管理,幫忙其他同學了解其他發展障礙的孩子,多給予鼓勵,而家長也多規範自己的孩子禁止任何形式的霸凌與嘲笑,減少人際挫折可以更快讓每個孩子願意接納自己的限制。

 

讓每個孩子不要因生理或發展缺限而影響一輩子心理陰影。共勉之。

文章標籤

黃欣妏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