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自我認同 (4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是誰扼殺孩子的工作:想像的體驗與真實的生活

 

先生一直說想帶兒子花錢體驗職業遊戲。

被我一口拒絕,因為那是假像。在我工作經驗中觀察發現,這讓兒童誤會工作是遊戲,不了解工作是一件辛苦的事。所以我堅持兒子都親自做「真的工作」,不是「體驗」。例如:洗家裡真的車、洗家裡廁所、拖地掃地、洗真窗戶等。


小玲9歲,從小在夜市幫忙家裡作小吃生氣。要洗碗、擦桌、點菜等雜事。她很喜歡來諮商,因為可以好好休息,及玩玩具,這是她沒有的人生體驗。小玲跟同齡小孩比,很有禮貌也容易感到快樂。

小玲說:有天幫忙時聽到客人的對話。有一個媽媽要帶小朋友去報名baby boss體驗工作。那個小朋友很開心。

小玲說:如果是我,可能不要,因為我每天忙的好累。只想好好坐著寫功課。

生意人的小孩根本不會想去「體驗」,因為那是不同社會階級的生活。他們的工作是要「賺錢」分擔家計,養家糊口,才可能去上學。不可能是「花錢」體驗一份工作。

小偉17歲,住在山上偏鄉中,他在露營區打工2年了。 他說:城市人很奇怪,要跑到山上來「體驗」餵蚊子,住在不方便上廁所與洗澡的帳篷,還專程帶投影機上山看電影,自然的環境怎麼會有科技產品?我好想住在城市,住在你們水泥房,有方便的浴室可洗澡,舒服的在家沙發看電視,不用風吹雨曬。

他用不解的臉問:他們的「體驗」,就是我真實的生活。不知道他們真的住在這裡,還會喜歡這種生活嗎?

小玲與小偉的問題反應了社會階級與族群的不平等與差異。 這已呈現都市的大人與小孩的假議題,假裝親近自然,但卻又帶著現代科技上山。工作不是體驗,是獨立與賺錢的能力。但其實心理又不希望自家孩子長大做那些服務業,因為是勞工。所以,體驗工作與偏鄉露營的目的,到底為何?讓他們感到相當諷刺。

 

到了真正要工作的年齡,卻又怕辛苦。看來小時候的「體驗工作」,對未來是沒有幫助的。


文章標籤

黃欣妏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束縳.jpg

 

小莉與小美是大學好友

有一天小莉來找我諮商

當我在蒐集小莉基本資料時,我問了問小莉:今天是誰陪妳來的?

小莉:我最好的朋友,我有心事都會跟她說,所以我請她陪我來。

我:呵呵,看來你來想談的事,是好朋友無法幫妳的難題。

小莉:老師,你怎麼知道!你是真的會算命哦!

我:搞不好哦!說說看…

小莉突然語氣變得沮喪:我想要休學,我念不下去了,我好痛苦…我也跟小美說了,她一直勸我不要,希望跟我一起畢業拍畢業照,找工作。她是我好友,我也捨不得,也想跟她一起這樣,但就是…撐不下去了…

我:你很努力基於道義、友情為好友一直去上課,完成夢想。但現在你太累了,想先離開彼此的承諾。

小莉:對!唉~~~。我不知道怎麼說~~其實我真的過的很幸福了,比起很多大學生,尤其是小美。我不用煩惱小美的煩惱。但我怎麼覺得我很羨慕小美,她好樂觀,什麼事難不倒她。

我:怎麼說?

小莉:我父母都是老師,對我也很好,我沒有經濟壓力,可以吃、喝、玩、樂,也不用照顧任何人。但我不知道為什麼上了大學後,我突然好像生活沒有目標,心理很空,看著別人忙著生活,我卻不知道我為何而活,不想念書,不想看到大家。

我:你說上大學後才變得比較消極及空洞。

小利:對呀!以前就是很簡單,每天只有念書,有時跟家人、朋友玩阿,也不需要做什麼。我功課一直都不錯,也不用煩惱,也有一些好友、同學可說話聊天,但還就是心很空。她們都笑我過太好。她們都羨慕我,其實我才羨慕她們呢!就像小美是單親家庭長大,經濟壓力很大,她從高中時就要去打工賺錢,她說她的學費也是助學貸款來的,每次有出遊活動,她都盡量不參加,怕沒有錢吃飯。我想我是她的好友,想要出錢請她,她都拒絕我。她一直說要自己賺錢。我也想學她出去打工,但一方面我害怕我不能勝任打工,一方面我父母說我不需要,好好念書就好。還有我覺得我父母其實都不了解我,也沒什麼話好說。雖然過的日子很不錯,但是真的空虛,而且不念書的時間,我又不知道我該幹麻!都在滑手機。同學、朋友都有事在忙,好像很有目標,只有我沒事做,沒有生活目標,我也不知我未來可以做什麼,我跟他們表面上好像很好,但其實我好孤單,我覺得我跟她們是不同世界。

 

我:聽起來,以前的妳人生大部份被父母安排的好好的,該做什麼、不該做什麼。也只是需要上課、考試、下課、補習,現在突然多了一些時間與自由,卻感到害怕,不知所措要怎麼安排自己的未來與人生。

小莉突然激動的說:對對對!老師你說的對!就是這種感覺!他們都不懂我,覺得我過得很爽,很不知足。

我:過去的妳已習慣被安排未來或時間,未曾想過什麼才是「自己」。現在的你,突然發現要主動面對自己的未來或時間,而感到害怕,因為你根本不了解「自己」及「外面的」世界。包括:自己真正的能力、興趣、喜好、未來

小莉:沒錯,以前人生的目標就是考試、看書,現在沒有了,我不知道我該何去何從。這個系說真的,好像也不是我的興趣,我都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系,我好像也沒真的興趣。所以我想休學,不想看到同學,因為我覺得我比起他們,我真的很弱、沒用。所以,我不敢跟他們說這真正的原因,他們每次都羨慕我,其實我才真的嫉妒他們知道自己要幹麻!

我:所以你覺得自己不像他們那樣獨立,而感會到沒自信。

小莉:對!真的!(哭泣…)我覺得我其實沒自信,做什麼都要人陪,也不敢去打工、參加社團,好像小朋友不像大學生。

我:你期待自己像個獨立、有目標的大學生,告別過去被安排的人生。

小莉:嗯!

我:如果你真的希望,我們一起來達成,我想我們已經有了治療目標,未來就需要靠你的毅力及挫折容忍度來改變自己,願意嗎?

 

小莉:可以嗎?

 

我:當然可以,但是會花一些時間、眼淚長大與改變。我可以幫你探索自己到底是誰?興趣?喜好?我能做的事?我未來到底要幹麻?

 

「被安排」已變為習慣後,就會讓小孩長大後更加心理依賴,沒自信、挫折容忍度欠佳、對未來悲觀。這樣的負面心理,大部份起因於父母,習慣從小給自己小孩安排各式各樣的才藝、活動、補習,讓小孩「看起來」有學習、有事做、覺得忙碌且積極,但這些都是父母自我營造的「安慰劑效果」,花錢把時間填滿,感覺這樣的安排,好像看到小孩的有美好的未來與成就感。事實上,這些都是表面的假像,當家長從不給小孩留白時間,讓他們主動思考「自己」,包括:喜好、能力、興趣、未來與人生的話,到大學以後開始會讓他們徬徨無助、沒有目標。最後,不論大學或研究所畢業後,依然對自己感到困惑,因此而無能力工作。

 

人生最難走的路,是離開學校之後。「社會大學」是人生最長(至少40年)也最難走的路,它沒有規則、無法被人服務,不是看學歷而是看能力、挫折容忍度與、解決能力及人際關係的能力,到處是刀光劍影、危機重重,一不小心會走向生命黑洞。就因為如此險惡,請多給孩子留白時間,有了留白,才會思考及面對「時間」及「自己」的能力。才不會害怕面對自己,對自己感到失望。

 

 

 

 

文章標籤

黃欣妏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誰說長髮才是公主 談兒童自我概念

早療評估  

2015-07-01
 
(作者為心理師)

文/黃欣妏 

有一對不知所措的父母,帶了不安的小娟(化名)來找我。小娟的媽媽說:「小娟不知怎麼了,本來很喜歡上學,很活潑,人際關係也好,從上週開始就說不要上學了,怎麼問都不說。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!」

我先安撫一下父母,告知會設法了解狀況後,就帶小娟進遊戲室。她可以獨自探索遊戲室,但她顯得興趣缺缺。不過在她看到彩色筆與蠟筆後,稍微駐足。

我問她:「妳喜歡畫畫嗎?」小娟終於開口說:「喜歡,我有一本畫本哦!」於是我邀請小娟拿起媒彩來創作,小娟畫了一家人開心的樣子。

之後,她第二次來遊戲室時,也選擇畫畫,但仍沉默不語。於是我請媽媽下次帶小娟在家的畫,提供我參考評估。

第三次見面時,我看完小娟的畫本後,再對照這幾次的作品,心裡有一些初步評估了。我看著眼前短髮的小娟問:「小娟!妳好像很喜歡長頭髮?」小娟突然看著我,眼眶泛淚,哭噎地說:「我的頭髮被媽媽剪掉了,我喜歡長頭髮啦!我要跟Elsa(動畫片《冰雪奇緣》裡的女主角)一樣。現在這樣好醜,不是公主了。」

我問她:「妳覺得短髮不好看,所以就不想上學了?」小娟說:「對!他們(同學)都笑我的頭髮是小男生。我不是男生,我要當女生。」

我找到小娟的情緒問題點,原來是「自我概念」的衝突。

就兒童發展來說,幼兒約3歲開始漸漸受重要他人(父母)及文化環境(媒體、電影)與學校影響,開始認定外表什麼才是「漂亮」。小娟很明顯的受媒體、電影的影響,加上同學的取笑,讓她更認定了長髮才是漂亮,而且比較符合女生的樣子,進而影響其自信與自我概念。

於是我引導小娟去思考:「妳看老師也是短髮,而你們班上是不是每個人其實也長的不一樣?眼睛有的大、有的小、身材有胖、有瘦,都很好看、都是獨一無二的。所以妳只是變成了短髮公主,誰說公主一定要長髮呢?」小娟破涕為笑說:「原來我可以當不一樣的公主!我是特別的!」

 

文章標籤

黃欣妏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1034228_1059394797410908_1224595040629239665_n 

今年過年收到最棒的禮物,真的很感動。

個案把其諮商轉變的過程,寫成一本書。

 

從事兒童心理治療多年,最幸福的是可陪伴許多個案走過一段生命旅程

文章標籤

黃欣妏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