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名:微光小鎮,圍牆不見了
去圖書館無意間看到這本書,發現跟兒子目前遇到的生活困境很像,於是借回來跟兒子再分享。
話說幾個月前,幼兒園老師講了一本關於頭髮的書,內容大概是多元文化的髮型,加上我兒子看到學校男老師留長髮,他說他也決定要留長髮,體驗看看。
所以留到現在也快變妹妹頭,留海快蓋住他的眼睛,他就想要買夾子夾起來,我也帶他去買了他要的夾子。
剛開始夾夾子去學校時,他說他一直被同學取笑是女生,很難過。
我跟兒子說:如果因為別人取笑你,你不敢戴,你就上了他們的當,同學們沒走在時代前端,很多人都會去排斥與取笑跟自己不同的東西。就像微光小鎮故事一樣,人們總是把「不一樣、很少見、奇怪的、不熟悉的、不尋常的」當做危險的、不安全的,然後就會築起圍牆,把自己封閉起來。再生氣或取笑那些與眾不同的人、事、物。
如果你堅持夾頭髮,不理會別人,時間久他們就習慣,不會笑你,因為走在時代尖端會比較辛苦,像故事裡的小女孩,她拆了圍牆,讓大家一起生活、一起玩,但被居民指責,後來大家發現可以看到、學到、吃到新的東西,覺得很有趣,還是很謝謝小女生。
再持續不斷鼓勵兒子,不要因別人取笑就退縮,反而更要堅持。就這樣,這幾週真的就比較沒人笑他。但真的是辛苦過程。
先蘇哲學家Empedocles,西元前5世紀的哲學家,他是最早提到多元論觀點,當時許多前輩哲學家在探討自然的原則後,Empedocles發現自然的原則:不是一,而是多。
他認為萬事萬物是「水、火、土、氣」形成,但它們會因為「愛」而結合,因為「恨」而分開。
從Empedocles的觀點衍生來解釋,「愛」裡面元素包含著「多元」,如果可以接納多元,人與人的關係就會結合;反之「恨」裡面元素就是仇視多元,進而使關係分裂。
包容與尊重多元,早在西元前已被哲學家Empefocles提出,,至今已2千多年。這兩千多年來世界各地的人們用他們的血淚改革,終於慢慢譜出多元性別、膚色、種族、宗教、與文化等光譜。
希望,已提倡兩千多年的多元論觀,不再只是文宣與口號,而是真的實踐在生活裡,不要再讓任何人因為「與眾不同」而身心受創或死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