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 

小五的小強就讀私立貴族雙語小學,由爺爺、奶奶帶來的。

爺爺、奶奶說:「他最近很容易生氣,動不動就發脾氣,上個星期竟然說想跳樓!我們嚇了一跳!」

我問他們,平常是由誰照顧小強?他們的父母呢?小強從什麼時候開始說這樣的話?或變得容易生氣?

 

爺爺:平常是我跟奶奶照顧他較多,接送他上下學與安親班。他的父母工作都很忙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 但他們也不是故意不陪他,因為小強的學費其實很貴,又要上其他課,

           他們想給小強比較好的生活與讀書環境,所以比較努力賺錢。

 

奶奶接著又說:他從好幾個月前就開始吵著不要去安親班、不要去上學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其實他在學校的功課還不錯,人緣也還可以,老師也有誇他,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只是最近不知為什麼考試成績退步很多,也不想寫功課,已經連續2次段考都退步到後幾名去了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要去上課時,都一直說頭痛、肚子痛,已經有3天都待在家裡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小強待在家裡就在看電視、打電動,偶爾看個 課外書之類的。

 

我請小強進遊戲室。小強一進去就坐在椅子上發呆,什麼話都不說,約10分鐘。

 

我同理小強:你不想說話,只想坐在這裡,頭低低的,看著地上。

 

小強仍繼續坐在那裡、動都沒動,完全沒反應(又過了10分鐘)。

 

我繼續回應小強:你或許覺得來這裡老師無法幫助你,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因為你覺得我會跟其他人一樣,希望你去上學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可是你只想待在家裡,那裡都不去,你覺得很累。

 

小強終於抬頭看了我一眼,沉默的低頭下去,直到時間結束。

 

第二次小強主動進治療室,但仍坐在椅子上不動約10分鐘。

 

我同理小強:你今天仍選擇不想說話,只想坐著。

 

這次小強抬頭看了我,並點點頭。

 

我同理小強:你這次用點頭來表示你同意我說的話,沒有再把頭低下去了。

 

小強又看了我,再點了點頭後,約3分鐘後苦笑了一下。

 

我同理小強:你願意用表情跟我說話了。

 

小強:笑了一下。

 

我繼續同理:好像你最近遇到一些讓你不開心的事。

 

小強:嘆了氣。

 

我繼續同理:有些事讓你很無奈,所以你嘆了口氣。

 

過了15分鐘,小強終於開口:我不想去上課,也不想補那麼多的習。

 

我同理小強:你覺得很累,因為你每天都有好多的功課或東西要學。

 

小強又嘆了氣,點點頭,又沉默到治療結束。

 

第三次小強進治療室,換了個位置,換到離我最接近的椅子坐,

並看著我說:我不想念那個小學,因為真的有很多功課要做,又要去上安親班,然後又要去學鋼琴、心算、作文。

 

我同理小強:你覺得現在這個學校的課業壓力很大,還要學很多東西,加上成績下滑,所以已經壓得你喘不過氣,才不想去學校上課。

 

小強:對!但是他們(父母)仍叫我去,說那個學校很好,其他同學也都可以,所以我也可以。但是我真的不想念了,我趕不上了。

 

我同理小強:你已試著跟你父母說不想念這個小學,但他們不聽你的聲音,你很沮喪、生氣,才說要跳樓的話。

 

小強:嗯!

 

爾後,我邀請父母一定要來跟我談一次。父母終於得空過來。

我跟父母提到小強的狀況,父母一開始表示是小強挫折容忍度較低,

他的成績以前都還不錯。所以是在故意鬧脾氣,不想學。

 

我同理父母:小強是一個讓你們感到驕傲的小孩,所以你們想要更努力的栽培他,讓他念最好的學校,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而且我也相信以小強的「能力」的確可以將課業完成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但現在小強的「情緒」及「大腦」都已經發出「壓力」訊號,已無法支援其「動機以完成他的學習課業」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最重要的是,他出現「自我傷害的警訊」,更應該重視。

 

再往後幾次的治療時間,我邀請父母一起陪小強過來。

小強在治療室很開心的告訴我,其實他很喜歡父母陪他來,好像全家出去玩一樣。

因為,已經很久沒有跟父母一起出去玩,他們都忙著賺錢。

小強的笑容也越來越多了,已沒有再出現想要傷害自己的念頭。

 

我另外再安排幾次親職晤談時間,與父母一起討論,如何達到小強與父母之間的共識,

並教導父母如何重新擁有親子共樂與陪伴的時間,讓小強有的生活不再只有功課與成績。

 

最後父母同意讓小強轉到一般的公立小學念書,而小強在學校的適應也很好,又重拾對讀書的動機與熱情。

 

 

目前因少子化及雙薪家庭的有很多,所以很多父母都想要「望子成龍、望女成鳳」

都想要給小孩優沃的生活及最好的學校,幫兒童安排很多才藝及補習,

不僅無形中造成兒童的壓力,造成親子關係的焦慮,還差點賠上最重要的性命。

 

 

將「愛」變成「礙」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黃欣妏心理師  的頭像
    黃欣妏心理師

    鳥飛魚游兒童潛能發展工作室~黃欣妏資深心理師的部落格

    黃欣妏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